通用航空 理性发展逐渐取代狂热
低空开放力度将加大
“今年参展飞机少了,参观的人少了,飞行表演也不如上届精彩,感觉冷清了不少!”一位连续参加过两届“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的通航企业人士这样对中国证券报记者感叹道。
寥寥数语,或已道出不少参会者的心声。在低空开放低于预期、基础设施尚未完善、专业人才匮乏等因素制约下,许多企业在经历了几年通航业的摸爬滚打后,有的选择了退出,有的选择了静观,曾经的狂热逐渐被理性所取代。
业内人士认为,经过六年发展,各个层面对通航产业的认识逐步完善,相关政策亦在陆续出台,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不过,相对“下层”的产业热情,“上层”的政策力度尤其是低空开放力度仍显不足。万亿产业资本亟待政策“锅盖”进一步掀开,以炒出一道道通航业的“好菜”。
最好时机到来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等方面的飞行活动。据测算,通用航空产业的投入产出比为1:10,就业带动比为1:12。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十年,我国通航市场将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最终市场规模将与美国相当,即总量达到万亿元人民币。
为推动我国通航产业发展,2009年,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落址陕西西安,迄今已举办三届。作为国内最高级别的通用航空盛会,通航大会见证了我国通航产业逐渐发展壮大的关键六年。
“六年过去了,通用航空产业的最好时机可以说才刚刚到来。”曾任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党工委书记的金乾生这样评价道。
据中国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已有通用航空企业178家,在册的通用航空飞机1610架,通用机场与临时起降点399个,预计今年飞行总量接近60万小时,较上年增长8%左右。
通航政策也自2012年年底以来密集出台,如《通用航空发展管理资金专项管理办法》、修订后的《引进通用航空器管理暂行办法》等,对通用航空作业、通航培训、通航机场建设、通航器引进等进行补贴和支持。
据夏兴华透露,民航局最近还成立了由李家祥局长担任组长的通用航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通用航空发展办公室,以此统筹行业资源,加大通用航空工作力度。另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此前了解,《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和《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等法规也有望年内颁布,届时通用航空飞行审批程序将大大简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认为,目前通航产业呈现政策信号强劲、地方政府热情高涨、产业资本高度关注、国外产业在中国布局等特点。“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需求强烈、市场空间巨大,将迎来迅猛发展。”他称。
局部“先飞起来”
“发展速度、盈利效益、规模及预期存在差距。制约因素包括空管制度落后、基础设施匮乏、专业人员欠缺、保障体系散乱。”尽管通航产业迎来了发展良机,但中航材副总杨晓明指出该产业背后存在的问题。
低空空域开放进程低于预期可谓困扰通航人士的最大心病。“飞不起来,不能自由飞,地面上再怎么发展也不行。”一位通航企业老总抱怨道。
今年9月,中国证券报记者曾独家获悉,全国低空空域管理划设初步方案已形成,目前正在相关部委征求意见,计划今年年内出台。根据方案,未来全国范围内的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范围较之试点地区将大幅提升,由过去呈孤立分布状态将变为“局部连成一片”。
我国将真高1000米以下的空域分为3类:管制空域、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实行分类管理。其中,管制空域,需要提前申请并接受航管部门管制指挥;监视空域,仅需备案,确保雷达看得见、能联系上;报告空域,则类似于自由飞行,但需要报告起降时间。但上述空域的划分目前只在9个试点区域试行,国内其他地区的空域都属于管制空域。
“若按照新办法实施,则意味着国内许多目前是管制空域的地区将变为监视空域或报告空域,低空空域开放程度将大为提高,这也是‘到2015年实现全国范围内低空空域全面开放’的重要基础,通航产业发展将极大受益。”国家空管委一位人士指出。
中国证券报记者还从此次通航大会上了解到,目前海南和西安两个试点地区已经实现了空管设备全覆盖。如西安的做法是:联合建设5、6个机场,用空管设备覆盖起来,在陕西省内形成低空飞行的小网络,实现通航的通勤飞行。此外,东北和内蒙古之间开通了第一条低空航线,目前已有乘客1000多人次。
“由点及面,试点先行,让局部地区先飞起来,模式成熟后再向全国推广。”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做法较适应我国国情,有利于局部带动全国,推动通航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