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家跻身国际飞机租赁市场

2012年12月29日 11:07  华夏时报 微博
尽管国内航空发展突飞猛进,但航空租赁市场90%的份额却为外资租赁公司所有。 尽管国内航空发展突飞猛进,但航空租赁市场90%的份额却为外资租赁公司所有。

  “如果这笔交易能够达成,对国内的飞机租赁市场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12月26日,一家中资航空租赁公司的业务经理郑飞对本报记者表示。

  郑飞所说的交易,指的是12月9日美国国际集团(AIG)公布的消息,称来自中国的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航空产业投资基金和 P3Investments等3家机构组成财团,确认认购AIG旗下国际租赁金融公司(ILFC)80.1%的股权,需要支付约42.3亿美元的价款,另外,该财团还有额外9.9%的股权收购选择权。如果收购全部90%的股权,则收购总价为47.53亿美元。该交易一旦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将成为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最大一笔股权收购交易,目前该笔交易正等待审批。

  值得注意的是,ILFC公司是全球排名第二的飞机租赁公司,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3%,在中国航空租赁市场的份额为35%,目前拥有超过1000架飞机以及购买239架飞机的新订单。

  跻身国际飞机租赁

  毫无疑问,高达47.53亿美元的海外交易价格将刷新此前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的最高纪录。但谁都没有想到,这个纪录是由融资租赁业产生的。

  按照公布的消息,AIG已同意将旗下ILFC约80.1%的股权以42.3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上述3家机构组成的中国金融财团。除此之外,中国财团还拥有以5.23亿美元额外购买ILFC9.9%股权的权利(当该认购权行使时)。

  这就意味着,如果顺利获批,那么中国买家最高能获得ILFC公司90%的股权,付出的金额则是47.53亿美元。目前,美国国际集团也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以8-K报表形式提交了该股权购买协议。

  “虽然这个消息来得有些意外,但我相信,这笔巨额交易会为刚刚起步的中国飞机租赁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郑飞说,至少不会再是纯粹的外资一统天下的局面。

  目前,尽管国内航空发展突飞猛进,但航空租赁市场90%的份额却为外资租赁公司所有。

  “内资飞机租赁公司始终无法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受各种政策因素的制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在他看来,航空租赁行业在监管上没有统一的法规。“有的有金融牌照,有的却没有,不同的准入门槛让监管没办法统一。”此外,设备融资租赁和设备购买的不同税收待遇,也限制了飞机租赁业务的开展,而在融资方式、外汇等方面也存在障碍。

  在这种市场格局下,中资公司要想快速成长,在飞机租赁业务中分得一杯羹,最直接也最快的方式就是海外收购。

  此前,中国银行下属一家全资附属子公司就曾在2006年,以9.65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亚洲最大的飞机租赁公司——新加坡飞机租赁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中银租赁也借此一举成为全球排名前五位、亚洲最大的航空租赁公司。

  飞机租赁有望井喷

  事实上,尽管飞机租赁在国内的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障碍,但依然挡不住各路资本的热情。

  2011年12月,A股唯一一家上市的融资租赁公司——渤海租赁就曾以24.3亿元的价格获得海航香港100%的股权,兴业证券分析师张颖就指出:“海航香港是专业从事飞机租赁业务的公司,其主要收入为飞机租赁收入。”

  记者了解到,经营租赁是飞机租赁的主要模式之一,是指承租方按期支付租金,不以最终拥有飞机为目的,租赁到期后,飞机退还出租人。这一模式涉及到飞机采购、融资结构安排、租赁资产管理和物流等一系列环节。其中,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在逆周期运作及可持续、低成本的融资能力。

  在张颖看来,飞机租赁如此受青睐,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航空公司而言,“飞机经营租赁可增加运营的灵活性,减少当期资本开支,减轻财务负担。”

  另一方面,可观的利润增长率也是原因之一。通用电气金融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刘莉就曾披露,GE的航空租赁在1995年时资产还是90亿美元,到2010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490亿美元,而利润更是从1.2亿美元达到了12亿美元,增长了10倍。

  按照波音公司此前的报告,到2013年,中国将需要5260架新飞机,总额达到6700亿美元,其中约40%至50%的新飞机将来自租赁公司,这也恰恰是各大金融机构对飞机租赁业务兴趣高涨的原因。而刘莉更坦言:“目前国内40%的飞机都是租赁的。”

  如此大的市场空间自然让各路资本蜂拥而至。目前,国内从事飞机租赁业务的租赁公司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拥有航空产业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如长江租赁、渤海租赁、奇龙航空租赁和中航租赁;一类是由国内银行组建的具有雄厚金融产业背景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如国银租赁、工银租赁、交银租赁、民生租赁等。

  “按照目前的市场情况和国内航空业的快速发展,飞机租赁很可能在明年就出现井喷的态势,”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因为这个行业你进来的越晚,机会就越少。”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