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空域很大,但供民航飞行的空域却不多。近日,市政协举行“完善航班延误处置工作”提案办理跟踪座谈会。会前,政协委员们通过华东空管局航班运行协调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了解空域实况。民航为何频频延误?政协委员就此一探究竟。
流量控制成因多
航班晚点,旅客在广播里听到的解释往往是“流量控制”。流量控制就是“空中交通管制”,是为了防止飞行器在地面或者空中发生意外,确保运作顺畅的措施。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还担当领空防卫和保护国土安全的角色,我国就是由空军来运作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据介绍,民航必须绕开空军限制的区域。可供飞行的线路少了,能飞的班次安排得就少。加上天气原因,都会造成航班大面积延误。
然而,航班延误不能简单归结为“流量控制”。据统计,飞机故障等内部原因仅占延误原因的2%-3%,航空公司、机场保障方面的差错占35%左右,遇上空军演习而导致延误占10%左右。
近期正点率较高
一架客机能冲上云霄,需要多方面的工作协同。“一个环节拖拉个两分钟,叠加起来可能就会慢数十分钟;如果遇上恶劣天气或是机械故障,可能就要晚点数小时了。”民航华东管理局原局长、现市政协常委沈泽江说。
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及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介绍,为保证航班正点,机场集团浦东、虹桥两场公司对每日早高峰(7时-9时)始发航班和每天延误2小时以上的航班运行各环节进行跟踪监控,而CDM(民航华东地区协同决策系统运行规程)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关上舱门不起飞”的事件。近期,航班正点率大部分在70%-80%以上,有些天达到百分之百。沈泽江认为,近期秋高气爽,上海地区的雾霾没到延误航班的程度,所以航班延误少。
旅客配合需宣传
本次提案办理跟踪座谈会主要是针对屠海鸣、金亦民、陈妍音三位委员关于航班延误的提案而举行的。其中,屠海鸣委员的《关于参考国内外经验,在本市建立航班延误预报制度及完善安抚机制的建议》提出,建立航班动态信息短信告知机制、建立航班延误后的信息发布机制、建立航班延误后的现场安抚机制等建议,都被华东管理局采纳。他还建议,除了要保障旅客航班延误原因的知情权、航班选择权和赔偿要求的权利之外,还要加强空管局的管理和引导权。
委员们都认为,机场和航空公司在地面的工作人员其实也往往不知道航班延误的原因,旅客有情绪总是第一个冲他们发难,所以更要加强工作人员间信息互通。除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或建立制度来保证航班不晚点,也要加强社会宣传。“我曾在机场广播里听到‘某某乘客,您的航班将要起飞,请尽快登机’的通知,叫了十几二十分钟没停。旅客的配合很重要,这方面应该多做公共宣传,解释航班延误原因时也不要用‘流量控制’涵盖一切。”凤懋伦委员说。陈琪委员还建议为重要的航行购买航班延误保险。减少航班延误,可以说“人人有责”。 通讯员 李惟玮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