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材采购存漏洞 两张罗罗订单引发受贿门

2013年01月15日 11:08  华夏时报
资料图:波音787配备的罗罗发动机。(摄影:陈诚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资料图:波音787配备的罗罗发动机。(摄影:陈诚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本报记者 王潇雨 北京报道   一桩案发于近两年之前,尚处在调查取证阶段的国有企业中层贪腐案件,正因为一家跨国公司近日自曝在华经营期间存在腐败行为而再次发酵。

  英国老牌企业罗尔斯·罗伊斯(下称罗罗)在华行贿事件成了导火索。日前,罗罗被曝光在华行贿细节,其中涉及到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航)与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航)两张订单。尽管涉事的中国公司相关人士早已经在两年前被司法部门控制并调查,但涉及到动辄数十亿美元资金的航空业采购背后到底还有多少类似的行为,则是人们更为迫切想要了解的事实。

  牵出陈新旧案

  “必须说明一点的是,并非是通过贿赂行为获得订单,而是从相关涉案人员处通过行贿的方式获取关于谈判的重要信息,并有可能从中获利。”1月10日,一位曾供职于某国有航空公司并对该事件有所了解的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该人士所说的订单有两张,一张是英国罗罗公司于2005年5月与国航签订的45台遄达700(Trent700)发动机合同,另一张是2010年其与东航签订的总价值达12亿美元同型号发动机采购合同。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是罗罗公司的全球第四大市场,在中国雇佣了近2000名员工,其在华业务包括民用航空、船舶、能源以及核能,包括国航、东航、南航以及海航在内的国内多家航空公司都是其发动机的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东航的这笔订单是包含在英国高层当时访华时率领的官方贸易代表团收获的一系列采购订单中的一部分。

  “像这样涉及到大型国企,且由高层出面签订的采购订单,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是无法决定其最终走向的,这背后不仅有涉及到诸多公司以及政府部门的联合工作,还与当时的国家经济战略有关,”前述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不可能通过贿赂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就使得订单最终落到某一家头上。”

  2012年12月初,罗罗被英国反欺诈办公室(SFO)调查之后,其总部便发表声明宣布已主动向SFO提交信息,以进一步配合其针对公司海外市场中间商可能涉及的行贿问题的调查。

  根据此前英国《卫报》的相关报道,此事件的曝光与一个网名为soaringdragon的匿名博主发表在其自己博客上的内容密切相关,该人士不仅详细点出了此事件涉事的公司以及当事人,更提供了相关的细节信息。

  据悉,于2011年4月底被检察机关带走调查的前东航市场营销委常务副总经理陈新的名字出现在soaringdragon披露的信息中,因而一件旧事再度沉渣泛起。

  先后任职于国航和东航的陈新被认为是卷入罗罗案件的核心人员,他在国航担任过规划发展部副总经理一职,在东航规划发展部以及营销委先后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并有继续上升的空间。但其职业生涯止步于2011年4月。

  本报记者对陈新被调查事件曾经做了详细报道,援引当时接受采访的一位接近国航人士披露的信息表明,陈正是涉及在与罗罗交易中收受好处并透露交易信息给谈判对手的直接涉事人。

  而此案经过近两年调查取证,至今仍未进入诉讼阶段,本报记者就此向国航以及东航方面询问案件进展,但两家公司均以进入司法程序并不了解相关信息而拒绝置评。

  值得注意的是,一位对此事件有了解的人士表示,爆料者soaringdragon曾经是罗罗公司的员工,这也使得此事件在这个时间节点被重新拿出显得疑点重重。

  一位某航空公司从事航材引进的人士认为,“罗罗在空中客车A330机型上所使用的遄达700引擎是该型飞机最广泛被选配的动力,尽管其价格昂贵,但不管是从市场反应还是维护的角度看来,只要订购A330同时为其选配遄达700是大多数航空公司通常情况下的共同选择,因此这样的交易行为中存在贿赂让人不太容易理解。”

  航材采购存漏洞

  事实上,外资企业在华出现涉及腐败的事件并非少数,此前在IT以及通讯领域的多个跨国公司都曾经被曝出类似事件并被本国监管机构进行过处罚。

  但即使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予以监管,在业绩压力以及公司内部管理的疏漏之下,仍难以完全避免此类行为的发生,并且方式更加隐蔽。

  “我认为罗罗总部对此事不一定知情,”美国《航空周刊》亚太区局负责人白广原对本报记者表示,“英国和美国在反腐败方面制度非常健全,一家公司即使不是英国或者美国公司,但只要其在英美有业务,那么这家公司在全球的行为都将处在相关法规监管之下,”因此,“罗罗是否有必要冒这么大风险去获取可能并不算太多的利益?”

  事实上直接与陈新接触的并非罗罗公司,而是一家中介机构具体实施了贿赂行为,但“问题就在于谁给予他们这样的权力去做?” 白广原对此表示不解。

  一位从事航空公司航材采购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看来所有的问题都落到陈新身上,但明眼人都知道这绝不会是个人行为,因为航空公司采购航材的流程绝非像去4S店买辆车那么简单,从规划到选型,再到谈判签约等进展是由一系列的部门配合完成,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或许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不会是关键性的作用,何况还涉及到主管部门批准,以及金融信贷等多方面工作的配合。”

  各家航空公司尽管在航材采购上有流程的严格控制,但涉及到具体每一笔订单以及不同公司的时候,其价格有着比较大的弹性,这其中就存在着一定的操作空间。而罗罗事件中涉及到的“透露标的”也是这种操作方式存在一定漏洞的体现。

  在前述人士看来,此事件的调查或许就此止步,但涉及这次交易中所应该被调查的决不仅仅是某一个人。

  另外,有分析称,一旦调查成立,罗罗集团将面临5000万英镑的罚单。另有行业人士指出,由于罗罗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美国同业公司,还将面临在美遭到指控并被开出高额罚单的风险。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