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首次升空以来,人类飞行历史经历了111年的历史。而在这段不长的航空史中,有一家航空企业则刚好经历了100年历史,它就是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早在1914年成立之初,霍尼韦尔就发明了飞机上第一台自动驾驶仪。在这家企业100年之时,新浪航空记者受邀进入霍尼韦尔位于凤凰城总部,近距离感受了这家以航空前沿科技为研究方向的航空企业。也让笔者感受到,霍尼韦尔的无所不包的航空科技。
基于IPAD先进理念产品
随着IPAD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此类产品。在航空领域,利用IPAD开发的产品也不胜枚举。霍尼韦尔在向新浪航空展示时,就展示了这款基于IPAD开发的增强型飞行管理计算机。在普通的PAD屏幕上,就能像普通飞机上的飞行管理计算机(FMS)一样显示数据,并且没有差别。唯一不同之处,就是一个是传统的按钮,一个是用PAD模拟的界面。
当新浪航空问到既然采用全屏显示的方式,为何还要按照传统按键式的方式来显示操作界面,而不重新开发新的更符合人机交互习惯的界面呢?霍尼韦尔的工程师告诉记者,飞行管理计算机是飞行员常用的设备之一,长期的习惯性操作和传统的使用模式,如果新一代界面完全摒弃原有的界面,会造成飞行员的不习惯。这一点,霍尼韦尔始终是以飞行员的操作习惯和使用方式来开发的,这也体现了霍尼韦尔非常重视人机交互(UE)。
在随后的展示过程中,霍尼韦尔展示了将PAD安装在飞机驾驶舱上测试飞行员操作感受。从PAD安装位置、高度、方向,安排一位飞行员在模拟驾驶舱中对该PAD进行操作测试,收集飞行员操作的数据,来分析此设备安装何种位置最合理,最符合飞行员操作习惯,同时还能减少飞行员的误操作。
航空前沿科技: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
飞机地面滑行时,由于飞行员无法看到翼尖,导致滑行时有被地面建筑物撞到的可能性。而此次霍尼韦尔给新浪航空展示了最新的被动翼尖保护系统。只需要在驾驶舱加装一个小的部件,利用现有的数据库,可以将全球主要机场建筑输入到数据库,结合飞机外形尺寸,对飞机滑行时有与建筑物相撞的趋势,给飞行员发出一个警告。
霍尼韦尔工程师向新浪航空表示,“被动翼尖保护系统系统可以帮助减少地面碰撞建筑物和其他障碍物,其中包括世界各地的大约25%的地面事故率。”此外,这套系统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在飞机上安装新的线路和新的设备,只要基于EGPWS(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地形、障碍物和跑道数据库,以及相关的信息,就可以轻松实现。 “从根本上说,这只是一个软件改变了EGPWS”。
改变传统航空运输理念:空地数据传输平台
此外,霍尼韦尔还向新浪航空展示了先进的空地信息传输平台。以为,飞行员驾驶飞机在机场滑行时,尤其是陌生机场滑行时,诸多滑行道和线路经常会让飞行员难以适应。霍尼韦尔实验室正在开发的地面滑行指引系统,能够将空管员的滑行指令直接传送至飞机驾驶舱的显示屏上,结合机场地图显示,从哪个跑道脱离,从哪条滑行道转弯,经过哪个交叉口直至到哪个停机位,一目了然。就如同一台有GPS导航的汽车一样。而这些数据不再由空管员通过无线电指令口述给飞行员,而是利用空地信息传输平台自动同步到驾驶舱。也许不久的将来,飞行员不再需要频繁的用无线电与塔台通话,而是直接接收数据包就能掌握所有信息和指令。
霍尼韦尔航空航天诸多第一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霍尼韦尔对航空史贡献良多。从100年前发明的第一台自动驾驶仪,到现在的各种已经投入运营或者即将投入运营的先进科技,霍尼韦尔一直在坚持HUE(霍尼韦尔人机交互)理念,正是这样的一个理念贯穿着整个霍尼韦尔航空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回顾一下这诸多先人一步的创新理念
1、1914年,霍尼韦尔发明第一个自动驾驶仪,大大解放了飞行员驾驶飞机的疲劳程度。
1、1920年, 第一个陀螺地平仪和陀螺方向仪问世。这项发明证明了依靠高级导航技术的单一仪表飞行的可行性。
2、19世纪40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客舱增压技术被应用于飞机制造中。增加客舱压强后的飞机(和太空飞船)可以安全地飞到更高的高度。
3、1948年,第一台燃气涡轮辅助动力装置(APU)问世。1960年间,霍尼韦尔在波音727飞机上安装了APU,为飞机提供独立启动及备用电源,此举标志着革命性商业远程飞行得以实现。当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在纽约哈德逊河上迫降时,APU再一次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确保了飞机上155名乘客的安全。
4、19世纪7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近地警告系统(GPWS)问世。90年代,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EGPWS)可以通过报警提醒飞行员避让无法目视到的山峦及其他地形。因为成功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此项科技被高度认可。
5、2008年,霍尼韦尔的IntuVue首次成功展示了完整3-D气象图像。这项技术通过帮助避免恶劣天气及其带来的颠簸,大大提升了飞行过程中飞行员的情景感知能力,同时增强了乘客的旅行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