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左鸣:中航工业整合基本构架已经完成

2013年03月21日 11:06  中国航空报社

  记者:中航工业目前的现状和您所期待的目标还有多远?

  林左鸣:我们的目标是把每个业务板块都做成上市公司,中航工业母公司作为最大的持股股东,如果将来母公司能二次上市就更好了。但从现在来看,工作推动起来有一定难度。

  母公司要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如果专业化业务板块都是上市公司,母公司就会根据业务板块发展要求,进行私募或投资做项目,把项目规划好并孵化成熟,然后不断装入上市公司,这种流程对小股东也非常有利。下一步我们准备发展一型新的民用飞机,先通过地方渠道募集资金,等研制成功取得适航证并取得订单后,就由上市公司将其并购,这对整个项目发展非常有利。如果上市公司中有的业务出现不适合进一步发展的情况并需要退出时,可以由母公司接手,然后再卖出去。当然,前提是军工央企必须按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运作。

  尽管目前的状态离目标还有差距,但还是要坚持推动,这是原则问题,关系到产业发展乃至国家综合国力。我们当前的使命主要是两件事:一是推动航空技术水平实现对世界航空工业强国从望其项背到并驾齐驱的跨越;二是把航空工业打造成为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

  越是与军工有关的越应该首先上市

  记者:您前面说我们的资本运作能力比较弱,原因是什么?

  林左鸣:原因还是观念和认识问题。直到现在,依然有人认为上市公司和股份公司是资本主义的“名片”,却认识不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需要资本运作。军工高科技产品研制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单凭民营企业去做,不计成本、不求回报地投入几乎不可能,但可以通过资本运作,让民营企业依傍在国有大型军工企业这棵大树下参与进来。而且,国有企业只做军工产业也不行,必须做到军民融合,互相支撑,互动发展。资本运作是国有企业的优势,但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来做,否则优势体现不出来。

  记者:中航工业的整合已进行到什么阶段?接下来整合空间怎样?

  林左鸣:目前整合的基本构架已经完成,形成了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组建了19个专业化板块,下一步主要是推动子公司整体上市。中航工业作为全产业链公司,必须按照预订的目标,实现各业务板块整体上市,这样才能进一步形成互动。当然,我们在推动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但不会动摇我们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中央要求按照“打胜仗”的要求发展先进装备,作为军工企业我们必须肩负使命,加快发展。任何动摇改革或者自毁长城的念头都没有生存的余地。

  记者:在中航工业这么多产业中,您觉得哪个产业应该优先上市?

  林左鸣:我认为,最优先选择的应是与军工有关的。军工产业是高科技产业,技术辐射到民用领域后带动作用非常大。我们所有的业务板块都应该军民融合。我一直主张防务板块搞公务机,它目前以战斗机为主,但必须发展起飞重量相当的公务机。法国的达索公司约百分之六十的收入来自公务机业务,百分之二十多是军机,另有百分之十几是软件。在航空产业中,越是与军工有关的,越要首先上市,这样才能促进军民融合,把军用技术快速转移到民用产品上。

  记者:具体到板块呢?

  林左鸣:主要根据板块资产状况,谁有优势谁先进行。现在军工企业上市还有很多制约因素,包括敏感信息披露的豁免问题。我们现在的很多上市公司平台注册在不同地域,随着业务发展,可能地址会有所变化。由于很多企业都在三线地区,没有聚集人才的优势,所以必须有所变化。一个方法就是将研发中心设在人才聚集地区,而制造厂继续设在三线地区,因为历史上三线地区对军工企业发展做了很大贡献,我们不能忘本,而且三线地区加工制造成本较低,有利于生产制造。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至于部分研究院,由于目前还是事业单位,暂时无法上市。去年说事业单位要改企业,但并没有实质性进展。但愿十八大特别是“两会”后,国家会加快推动事业单位改企。这块资产含金量很高,能进入上市公司是非常好的。

  记者:去年中航投资借壳上市,您认为金融板块如何助推航空产业发展?

  林左鸣:我们很关注两点,一是杠杆性金融工具,如租赁公司,不仅包括航空产品,非航空产品也可以通过租赁公司扩大市场,又比如信托也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没有金融工具,实体经济发展就很困难,我们会选择杠杆性的金融业务尽可能做大。二是投资高科技概念产业,比如3D打印。中航投资今后要做强做大,推动效益增长,一定要走一条与一般金融公司不一样的道路,利用高科技产业平台,选择一些重要的关键点进行结合,这是我们的优势,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互动发展。

  航空工业是一个开放的产业

  记者:前几年中航工业开展了很多的海外并购,今年会有什么新动作吗?

  林左鸣:金融危机以来,国外很多企业都熬不住了,我们抓住机遇,开展了一些并购,总体来看都做得比较出色,80%以上都发展得很好。比如FACC被并购以后,效益大增,但有些项目只是打了个平手。

  现在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且带航空概念的并购在欧美有限制,要寻找到很好的机遇比较困难。当然,这对我们自身的能力要求也是挑战,我们很缺乏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团队。最近在国际并购上我们换了角度,但不是停止,而是慎重,确保十拿九稳再出手。同时,我们加大了航空技术研发对外合作力度,与很多欧洲公司开展50%∶50%的联合研制,大家是平等合作伙伴。

  记者:有人认为中国的汽车产业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就是拿市场换技术,结果市场让出去了,技术却没搞到,最后没有自己的品牌。在航空工业开展对外合作中,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林左鸣: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的失败,原因是我们没有认识到对汽车产业来说,技术已经依附在品牌后面了。就像法拉利一定要在意大利生产,消费者才认可,否则消费者都不认,这就是技术凝聚着品牌文化。

  航空工业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风险。军机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向全国人民保证,我们的军机肯定不比西方国家差。但是民机就很难,因为整个产业已经形成品牌,除非是私人航空公司,可以根据个人感觉喜好选择飞机,但是对消费者、对大众来说,必然受到现有品牌的影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想用市场换技术,除非产业市场还没有形成商业品牌。铁道部以市场换技术,使我国高铁、动车技术赶超世界,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高铁在国际上没有形成品牌。所以,以市场换技术不是不可行,关键是看该产业有没有形成品牌,一旦有品牌就很难了。

  法国在金融危机中感到很欣慰,因为它的很多产业都形成了品牌,品牌不会倒,始终都有竞争力。而德国的汽车制造业之所以没垮,是中国市场救了它,否则也很艰难。航空工业与汽车工业不一样,就算我们愿意以市场换技术,别人都不愿意。空客A320在天津的总装线,飞机总装出来后的验收测试环节完全由它自己成立的独资公司控制,任何技术都不会透露。所以航空工业关键还是要自主创新,同时还需要国内市场的大力支持。中国人需要像韩国人在金融危机中的精神,整个首尔大街上跑的全是韩国自己造的汽车。

  记者:中航工业对民营经济的带动作用非常大,您能具体讲一讲吗?

  林左鸣:近几年,我们并购了很多民营企业,并购的企业都保持原有团队和领导班子不变,我们主要注入品牌、资金和市场。注入资金以后,企业活力增强了,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原来的大股东不排斥,我们会考虑将其增发到上市公司去。这些年很多中国高科技民营企业在航空工业的带动下发展起来,我们的部分重点型号,有一半配套都来自民营企业。

  我国航空工业从来就不封闭,只要社会上有市场化的供应链体系和配套资源,我们就尽可能进行水平整合,给它们提供订单,实现共同发展。当然,对一些跟不上我们发展步伐的企业,我们也会进行垂直整合。下一步,中航工业将最大限度地把精力放在集成化上,配套资源将进一步依靠民营企业,特别是如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规范运作,我们对民营企业的带动作用还会更大。

  记者:我们知道这些年中航工业军贸出口发展很快,您对这块业务是怎么看的?

  林左鸣:我们的军贸市场有很大发展空间,特别是一些新型武器装备出来后,引起国外高度关注。比如我们的“猎鹰”高级教练机,市场肯定会逐步扩大。军贸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项重点,必须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

  我一直强调,无论是航空武器装备,还是民用航空,都必须以全球为市场。任何一个国家,即便拥有再强大的军队,如果仅满足本国市场,其航空军工产业都做不大。美国航空军工之所以如此强大,除了与自身需求量有关外,更重要的是有整个北约市场支撑;前苏联航空武器装备发展很好,也是因为有整个华约市场支撑。所以,军贸思维必须由“点”的思维向“网”的思维拓展,把军贸伙伴由单个或少数几个拓展为网络伙伴。

  记者:中航工业去年的主题是“质量效益年”,今年变成了“市场效益年”,请问发展主题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林左鸣:企业的发展关键靠市场,如果我们不在市场上有所拓展,就很难实现经济增长。我们原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亿元,到2020年挑战“万亿”目标。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番”的目标,落实到中航工业正好是经济规模达到“万亿”,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开拓市场。同时,十八大提出扩大内需,当前,国内内需不足并不是因为老百姓手里没钱,而是消费欲望没有被激发出来,归根到底是商品没有吸引力。所以,按照供给学派原理,必须在产品创新上下大力气,向市场提供更新、更能打动人心的商品。比如,中航工业下一步要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假设每个家庭都养一个“机器人保姆”,那么机器人市场将比小汽车市场更大,所以我们将按照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来打造机器人产业。

  今年,我们把主题定为“市场效益年”,既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需要。当然,今年仅仅是一个起点,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产品创新,开拓市场,创造效益,同时深化改革,全力发展,加快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跨国公司奠定坚实基础,为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