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民收藏数十架飞机开航空博物馆(图)

2013年04月23日 17:02  中国航空报
张长生航空博物馆里停放的飞机。 张长生航空博物馆里停放的飞机。
张长生麦田里的盐山航空博物馆馆长。 张长生麦田里的盐山航空博物馆馆长。

  驱车4个小时,我们从北京到达了河北沧州的盐山县。初春时节的华北平原,尽管太阳已经出来了,但雾气还没有散去。从盐山县城出来,汽车又向前行驶了大约十七八公里,张长生把我们带到了位于盐山郊区的一处飞机停放地。“这是县里临时借给我的,因为飞机摆放需要的场地太大了,现在收藏的东西分别在三个地方停放,每个地方来回跑。这是其中一处。”张长生指着眼前的院子说。

  很多人都有收藏的爱好,他们所收藏的东西,或是古玩字画,或是摆件物品,大多都能存放在家里。一大批航空爱好者也有收藏飞机的嗜好,但基本止于模型范围。拥有一架飞机、一架真飞机很帅气,然而单停放场地这个问题就能把收藏勇气击退一半。尽管在广东、新疆等地也有收藏真飞机的,但在藏品数量上也就一两架而已。而盐山农民张长生一人就收藏了数十架。

  进了院子并没有飞机的影子。向右一转,几架飞机便出现在眼前。“这里停放着12架飞机:9架初教6飞机、一架歼6、2架强5。原来更多些,都捐出去了。”张长生自豪地介绍着。说实话,如果去过北京小汤山的航空博物馆,不会对眼前的场景有多震撼。但作为一个普通农民,能收藏这么多飞机,就令人好奇了。

  航修厂的经历

  “小时候玩一个东西,我们都叫它‘铁销销儿’。一个薄铁片,一拽就能飞起来。小孩子嘛,就是瞎玩儿。”张长生不是军人,他对航空、对飞机的喜爱,源于年轻时的经历。

  上世纪80年代,通过朋友介绍,他到大连的一个航修厂打工——拆解报废或退役的军用飞机和教练机。工作中,他接触了很多和飞机有关的型号、性能、仪器等知识。按照军工厂的飞机拆解流程,拆解下来的大量飞机零部件要焚化烧毁。张长生对此十分心疼,那些制作精良的仪器部件如同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吸引着他。“这些都是花心血才造出来的啊。”他向厂里请求回购一些不涉及重要机密的仪器部件,请求得到了同意,但收购需要花钱,于是他每个月的工资就变成了拿回家的各类发动机、仪器仪表、飞行服等与飞行有关的物件。

  爱琢磨的张长生面对着收来的零件,时不时地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做些废物利用、小发明之类的试验。“搞个啥出来,老乡们都觉得好,比他们的方法好。”张长生边说边比划着他是如何变废为宝的。那个时候的他更多的还是对飞机表现出来的好奇。

  我要收藏真飞机

  航修厂的经历使张长生掌握了一些关于飞机的知识,也为他赢得了另一份工作。从大连回到河北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了机场吹雪需要人手。之前的“瞎琢磨”派上了用场,他慢慢地进行研究,将废弃不用的老式发动机改装到吹雪设备上,他的改装效果非常好,于是他做起了机场吹雪的生意。

  性格豪爽的张长生做起事来很利落,不仅做生意,还结交了很多的朋友。有个朋友是雷达兵,知道他收集这些东西,给了他一些自己早年留存下来的书和物件。“我忽然觉得,文化的重要,没文化,好东西摆在你面前,都不知道其中的价值。”收藏的同时,张长生开始阅读更多的书籍。

  做生意的时候,与各航校、修理厂的接触中,他萌生了收藏一架飞机的愿望。通过朋友们的帮助,他得到了一架淘汰的旧飞机。“那个飞机没花钱,因为那时都没人要。”张长生回忆说。但后来他收藏飞机就需要花钱了。1995年他从某航校买了一架教练机,花了几千元钱。“在当时来说,几千块钱不少了,但实在是没办法啊,太喜欢了。”

  那时通信不发达,主要靠朋友的帮助留意哪有废弃飞机的信息。从云南到东北,为了收藏他跑了很多地方。飞机拉回来的时候,好多人都围着看。除了少数的几个人,大家都没见过飞机是什么样。“张长生运回来一架飞机”的消息从盐山县向外传开了。随着藏品的增多,他慢慢地整理,2008年,在盐山县国教办、县总商会和文化局的帮助下创建了民间的盐山航空博物馆。

  一次,沧州第二实验小学找到他,希望他能把飞机拉去给孩子们航空科普教育。“我听了高兴,这是好事啊。但飞机拉来拉去得有费用啊,学校也没钱,我就自己出了。”张长生说。拉到小学校的飞机让孩子们开了眼界。孩子们的眼神让张长生做出了一个决定——这架飞机不拉走了,送给孩子们。“就当为航空科普做贡献了,让孩子们喜欢上航空。要是能出个杨利伟,或者航空专家,就更好了。”此时的张长生依然保持着农民的那份朴实。

  在盐山县人民武装部,我们拿到了一份关于他无偿捐献飞机的记录:

  2009年,向大连市甘井子区捐赠一架初教6、一架米格-15飞机;2009年12月,向上海同济大学捐赠一架教练机;2011年10月,向沈阳理工大学捐赠一架歼6教练机;2012年3月,向石家庄市西柏坡国防教育基地捐赠一架教练机;2012年9月,向青岛黄海学院捐赠2架飞机;鲁西南抗战纪念馆、民航博物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奶奶从小就告诉我,不要把钱看得太重。如果我的这些飞机能够为航空知识普及出一份力,那我的付出也就值了。”当国防教育先进工作者、“沧州好人”等称号纷至沓来的时候,张长生却说,他所做的捐赠举动,皆因父辈的教导。时任中国航空博物馆馆长韩文斌曾感慨地说:“张长生将自己的收藏回馈社会,为青少年和社会各阶层接受国防教育、了解科普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收藏为社会所用,体现了一个普通公民的爱国情怀,难能可贵。”

  他是收藏家,花钱费力地从全国各地拉回自己喜欢的飞机;他又不是收藏家,无偿地捐出了自己辛辛苦苦找到的飞机。他,就是张长生,麦田里的盐山航空博物馆馆长。挥手告别,60多岁的张长生转身朝他的博物馆走去。(感谢盐山县国防教育办公室协助完成本次采访)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