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机场明年新增飞成都武汉西安3航线

2013年05月30日 14:21  重庆商报 微博
乘客抵达黔江机场 记者 唐浩 摄 乘客抵达黔江机场 记者 唐浩 摄

  商报记者 张凯  重庆商报讯 明年,家住黔江、酉阳、秀山等地的居民坐飞机去成都、西安、武汉等城市,将不必再绕道江北机场,直接在黔江武陵山机场(以下简称黔江机场)即可到达。

  日前,市发改委发布消息,黔江机场扩建工程将于年底动工,预计在2025年实现旅客吞吐量达70万人次,明年将新增飞往成都、武汉和西安的3条航线。

  今年旅客吞吐量或达12万人次

  作为支线机场,10万人次的吞吐量是一个门槛。“黔江机场2011年、2012年分别实现旅客吞吐量21686人次、83836人次,增幅巨大,今年可实现旅客吞吐量破10万人次,力争达到12万人次。”黔江机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蒲辉胜表示。

  蒲辉胜表示,在黔江机场的客流中,旅游客流占了70%,公商务客流占了25%,探亲客流占5%。预计明年将争取开通飞往成都、武汉、西安的航线,届时,武陵山地区的市民乘飞机出行到这些地方就不必再从江北机场绕行了。

  扩建工程年内动工 增9停机位

  目前,黔江机场航站楼为2900平方米,仅有两个C类停机位,跑道长2400米,只能起降B737、A321等中小型飞机。运力的迅速增长使黔江机场的承载能力面临巨大考验,市发改委表示,黔江机场的扩建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方案将于今年三季度完成可研报批,一期工程将于年底动工力争年内启动建设,预计2015年建成。

  “一期工程主要包括新建7个C类机位,2个通用航空机位,以及配套的通用航空生产用房等。”蒲辉胜表示,按照规划,黔江机场未来还将新建1万平方米航站楼,到2025年实现旅客吞吐能力达到7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150吨。从远期来看,航站楼面积将达28500平米,停机位达13个(C类11个,D类2个),飞行区等级达到4D级,旅客吞吐能力达到200万人次。

  “飞行区等级达到4D后,将可以起降空客A319等主流中短程客机。”蒲辉胜表示,目前,机场扩建工程正在开展场平工作。

  武陵山农特产将“走出去”

  “去年,黔江机场实现了货邮吞吐量零的突破,达到51吨,其中,昆明的鲜花和一些快递是主要货物。5月6日,黔江开通至广州的航线,今后广州的新鲜海鲜也将在第一时间运送到武陵山地区居民的餐桌上。”蒲辉胜表示,未来,货运也将成为黔江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黔江的猕猴桃、山葵、无公害娃娃菜等都将借助武陵山机场,走向沿海城市。”

  据了解,目前黔江机场已经和南航、东航和春秋三家航空公司签订了货运代理协议,今年计划完成80吨货邮量,同比增长57%。

  纵深

  机场通航 加速产业引进和旅游发展

  黔江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黔江机场通航后,已吸引了一大批企业来黔发展,先后引进了东方集团、攀华集团、浙江国旅、桐乡丝绸、江苏雨润等近10家国内知名企业。在此带动下,今年一季度黔江区GDP增长13.6%,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贷款等行业齐头并进。

  蒲辉胜表示,黔江机场的通航,大大缩短了黔江及武陵山地区与主城、沿海一线城市、重要旅游城市之间的距离,加强了黔江及武陵山区与外界的经贸、旅游交流,对黔江及武陵山区的经济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黔江机场的建设也为整个武陵山区的旅游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蒲辉胜表示,广州航线开通后,每班飞机都能为黔江机场带来百人左右的旅游客,他们吃住在武陵山区,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关

  黔江年内实现公路村村通

  重庆商报讯 年内,黔江将在渝东南率先实现公路村村通。昨日,记者从黔江区交委获悉,黔江今年将全面完成218个行政村通畅,提前2年实现乡镇、行政村通畅率100%的目标。

  位于黔江区石会镇的中元村有200多户居民。2010年以前,村里还没通公路,去镇政府只有一截碎石路,由于没通车,村民去镇政府办事要走12公里的山路,要花2个多小时。由于道路实在难走,很多村民有皮鞋也不舍得穿。

  今年3月份,中元村通了公路,村民坐车去镇上只要20分钟。村里的传统优势产业生猪养殖由此走出了大山,收到了来自主城乃至周边省市的大量订单,带动很多村民发家致富,有的还开起了小汽车。

  而这只是黔江区村村通工程的一个缩影。黔江区交委党组书记谭先鸿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黔江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900余公里,总投资近5亿元,行政村通畅率在两年内从62.2%提高到94%。目前,黔江区拥有农村公路总里程3750公里,今年将实现乡镇、行政村通畅率100%的目标。

  “村村通工程首先是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谭先鸿说,公路的修建可以方便快捷运输建房所需材料,不仅节约了运输成本,也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农户向公路两侧靠近,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其次,交通条件的改善,把以前分散居住的农户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建设新的农民新村,促进了农村城镇化、区域城镇化进程加快。

  “公路村村通后,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迎来春天。”谭先鸿表示,公路村村通不仅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而且还便于引进外来资金对这些产业的支持。近年来黔江石会二级扩繁场、白石奶牛等一大批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了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公路村村通工程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谭先鸿表示,随着农村出行条件的改善,很多乡镇做起了乡村自驾游市场,部分农民在自家做起了农家乐,日子也过得红火起来。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