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篇
看着便宜的航食并不便宜
出于安全考虑,航空食品的食材利用率很低,这是抬高成本的原因之一。飞机上吃的食物不能有硬物,做鱼肉时,常常只能取鱼肚和背上的小部分肉,其余只能扔掉。
各舱位配餐成本悬殊
虽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大多数乘客并不知道自己为空中的那顿饭掏了多少钱,也不知道航空公司到底为配餐支出了多少钱。记者多方采访获悉,近5年来,我国航空公司为一份航空餐付出的平均成本为20到30元,这一“业内标准”有据可循。
记者首先试图从上市航空公司披露的财报中探寻航空餐的成本构成,但查阅一番后发现,不管是年报还是半年报,只有东方航空公司披露了有关航空餐的数据。东航公布的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包括国内、国际和港澳航线在内,上半年东航载运旅客为3461.39万人次(34613850人次),而航空餐成本为9.54亿元(953799000元)。根据这一数据,以每人次享用一份航空餐计算,东航上半年支出的航食成本约为27.56元/份。
记者还从北京立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2009年8月出具的《海南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资产评估说明》中发现,海南航空食品有限公司2006年配餐量为196万份,当年该公司营收4141.64万元。由此数据可以大概推知,2006年一份航空餐的平均成本约为21.13元。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航空餐平均成本的推算不够科学,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有限。东方航空食品投资有限公司市场研发部副部长宋丹明告诉记者,各航空公司的国内国际航线结构不一样,时段不同,餐种不同,因而成本也较为悬殊。非饭点的短途航线(飞行时间在1小时以内)提供的干点或快餐,成本可能只有几元钱,而国际航线的头等舱晚餐成本可能达到上百元,“基本规律是头等舱、公务舱航食成本较高,成本分摊比例也相对较高。”
记者从某航空食品公司内部获得的一份最新报价证实了这种差异。报价显示,该公司为国际航班头等舱供应的正餐报价50元,经济舱正餐33元;头等舱轻正餐(热便餐)报价30元,经济舱轻正餐21元,公务舱轻正餐23元;国内航班头等舱正餐40元,经济舱正餐24元;头等舱轻正餐22元,经济舱轻正餐14元,公务舱轻正餐16元;经济舱干点5元。
配餐公司净利不算高
国内唯一一家主营业务为航空餐(还包括一些铁路配餐)的上市公司易食股份在今年上半年财报中披露:食品配餐服务业的毛利率为41.33%,与整体餐饮行业相仿。但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单纯做航食配餐的公司(一般是航企或机场下属的配餐公司)扣除人工等其他费用(间接成本)后,纯利率极低,“赚不了什么钱,差不多盈亏平衡。”
易食股份旗下海南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资产评估报告显示,该航食配餐公司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4141.64万元,利润总额646.49万元,净利润546.26万元,即净利润率为13.19%,远低于前面提到的毛利率(41.33%)。按照这一净利润率推算,一份报价约25元的国内航线经济舱热正餐(两种热食任选、冷荤、甜点、面包、小水果盘),其成本超过20元。这与使用相同食材的地面餐食相比,成本显然偏高,净利润率偏低。
记者采访获悉,近年来,虽然食材、人工等成本逐年增加,但航食价格的涨幅却极为有限,这正是造成航食配餐公司较为“清贫”的主要原因。航食价格之所以没能与成本同步上涨,制约因素之一是“对配”。目前国内四大航空公司均下设多个地方航食公司,航空公司之间多施行“对配”方案,即A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一个机场,去程由A公司旗下的航食公司配餐,回程则由目的地的B航空公司旗下航食公司配餐,反之亦然。航空公司A和B之间实现“对配”,对配航空公司的航食价格相互牵制,因此难以明显涨价。有的地方可能仅有一家航食公司(属于机场),但如果航空公司认为其提供的航食价格不合理,他们可以通过载运双程航食的方式对此进行制衡,所以看上去“一家独大”的航食公司也会因订单大减而无法轻易涨价。
附加成本令航企头疼
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航食成本之外,航食还给航空公司带来了难以避免的附加成本,最明显的就是航食包含大量包装和一次性餐具。以正餐热食为例,除了头等舱和商务舱多使用瓷制或玻璃碗碟外,经济舱的热食餐盒为一次性铝箔餐盒。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民航全行业旅客运输量为2.9亿人次,若以两舱与经济舱座位数1:5左右的比例计算,去年约有2.42亿套一次性航食包装、餐具被丢弃。
如果使用可重复利用的餐具,不仅环保,而且成本更低,航空公司为何不这样做呢?“其实很早以前我国航空公司就是这样做的,过去都是硬塑料的碗盘,但有的旅客把整个托盘上的东西全部带走。原来还有钢制的刀叉和勺子,丢的也很多,所以现在都看不到了。”民航专家王疆民无不感慨地表示。
除了一次性包装、餐具外,航食的备份也是航空公司实实在在的成本。为满足乘客的需求,按照惯例,航班配餐必须配备一些备份。航空餐的保质期一般只有24小时,发放不完的只能扔掉。遇有航班延误或航班取消,上不了飞机的航食很容易就浪费了。“巨量航食流入猪圈”“未拆封的航空餐面包流入黑市”等新闻,对民航界来说其实已是见怪不怪的事。
更值得注意的是,航食的存在还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航油成本。飞机的耗油量和飞机重量及载运重量成正比。随着航油价格不断攀升,目前油钱已成为航空公司的最大成本,约占运营成本的四成,因此严格控制航食重量也是航空公司省油策略的重要一项。
□策划动机
十一黄金周前几天,网友“TV老王”发微博抱怨:自己乘坐的一航班没有配餐,航空公司的理由是航程太短,每人只发一瓶水外加一小包豆豆,全机乘客怨声载道;返程航班的飞行时间小于该航班,反而有饭吃,还是正餐。这是神马规矩?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上海航空公司旗下个别航线的航班经济舱配餐“缩水”至只有一瓶矿泉水,上航给出的解释是“在台风等恶劣天气频发的情况下保证客舱安全”。在引发乘客质疑后,上航又恢复了原有配餐标准。
说起航空餐,吃过的人多,但真正了解的人可能并不多。为什么配餐常常难令乘客满意?一套配餐的成本大概是多少?航空餐产业的利润有多高?航空餐在航空公司的成本中占多大比重?航空公司和乘客之间围绕配餐的矛盾如何解决?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策划:刘朝君 采写:本报记者 廖丰 制图:何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