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航空救援要有牵头部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6日 09:48  新京报微博

  ■ 建议

  航空救援要有牵头部门

  “国家航空救援系统建立已有动作,但我们对进展不满意。”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带来有关”低空开放”的提案,“航空救援要发展,离不开低空开放。”

  “离不开低空开放

  2009年“两会”期间,27位院士联名提出“关于建设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议”,多位中央领导做出批示,指示有关部门研究、规划和部署。

  2010年“两会”上,相关代表委员再次提出“建设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身为政协委员的冯培德院士参与上述两次提议。前日,冯培德表示,今年的“两会”中,他的提案内容还与“航空救援”相关,是关于低空开放的,“航空救援要发展,离不开低空开放。”

  最大问题是机构缺失

  冯培德认为,我国目前航空救援体系建设中最大问题就是机构缺失。

  现有救援力量分散在交通运输部、国家林业局、卫生部等部门,“资源无法形成统一合力。”冯培德说,条块分割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不利于资源共享。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专业性强,航空救援涉及发改委、减灾委、公安部、民航局、民政局等部门,缺乏一个单位来进行协调统筹。

  冯培德说,航空救援很有前景,谁牵头来做起来,是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

  救援要与服务结合

  冯培德认为,建立航空救援,特别是直升机救援体系,需要将救援体系与服务体系结合。

  他介绍,服务体系是指为国民经济服务,比如电网公司利用直升机进行电力巡线,还有一些农业公司专门能利用直升机喷洒农药等作业。

  他认为,直升机建立停机坪、培养飞行员等成本都很高。如何让这些直升机公司发展壮大,平时能为经济服务,遇到灾害时又能统一利用;公益与商业的运营模式如何结合;这些问题到现在还是模糊不清。

  ■ 调查

  医院荒废的停机坪

  冯培德委员介绍,航空救援,特别是直升机救援,可广泛应用于城市急救和救援。

  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多家医院为接轨“航空救援”,投入巨资建有停机坪,但目前都处于荒废状态。

  一个圆形的混凝土平台,像“一顶帽子”,戴在北京友谊医院急诊楼9层楼顶。

  这是一个封锁着的停机坪,周围栏杆上的油漆已开始脱落。

  北京友谊医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停机坪当初设计是急救飞机落在顶层停机坪上后,患者可通过与医院电梯相连的通道,直接被送入急救室。原本为奥运时转运病人专门设计建设,但从2004年8月建成,停机坪从来没有投入使用。

  据媒体报道,同仁医院亦庄新院区大楼西侧的平地上,有一块圆形空场,没有任何标志。这块空地与医院急诊室相连,规划就是停机坪。北京急救中心的停机坪更早,1988年规划设计,建成至今从未使用。

  据了解,北京市多家大医院都建成或筹建了停机坪,但都在静静等待不知何时能来的救援飞机。

  ■ 对话

  航空救援体系北京势在必行

  【对话人物】

  李宗浩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内最早提倡建立航空救援。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航空救援?

  李宗浩:时间就是生命,急救就是抢时间。我在欧美做过一些调研。早在上世纪70年代,德国有过一个报告,拿车祸来说,发生车祸20至25分钟内,是黄金救援时间。如果超过这个时间,伤者的死残发生率大大提高。城市拥堵严重,车祸发生20至25分钟,救护车都能赶到吗?这个时候,航空救援就显得很重要。

  新京报:有人认为航空救援是赶时髦?

  李宗浩:对此感到十分遗憾,怎么能这样认为呢?三十年来,我对多个欧美国家的空中救护体系进行考察,并参与医学实践。作为大型城市北京,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与突发事件,交通问题更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软肋”,同时北京又处于地震活动带。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航空救援体系势在必行。北京应该尽快认真研究航空救援这一课题了。我做政协委员时,提了好几次提案。

  新京报:国外是如何设计航空救援的?

  李宗浩:我对德国进行过较全面考察。在德国的地图上,全境分布了53个航空救援站,每个站都配有直升机。德国版图上的任何一点,离最近的救援站,不超过15分钟的直升机航程。平均每架一年飞1110架次以上,每天3至4次。航空救援机并不是在直升机上放个担架和急救包那么简单。专业救援直升机上的医疗抢救设备和药品敷料等配备均有标准,心电监护除颤仪器、氧气瓶等每个设备都有固定的位置,还有适于空中飞行的担架,可以将脊柱骨折等危重患者牢牢固定,不会受到震动带来的二次伤害。空中救护人员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特别要能适应高空作业。

  新京报:目前,国内航空救援发展到什么程度?

  李宗浩:如今空中医学救援在我国仍然是空白,为此我感受到危机。如果遇上交通严重堵塞,尤其发生重大灾难,没有航空救援真是难以想象,对此我心急如焚。

  本报记者 李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SN003)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救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