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航空讯 (通讯员:李金凤 文雷)报道:2011年12月15日零时,在民航局、民航局空管局的领导下,在军方的大力支持下,华北地区空域优化方案正式实施,这是中国民航史上军民航携手首次大范围空域调整,也是中国民航在加快空域管理改革,科学分配空域资源,提升空中交通管理水平,加速飞行流量等方面做出的又一项重大举措,标志着民航空域改革在华北地区取得阶段性成果。此次华北地区空域调整,使首都机场(微博)每周航班量增加近600架次。
据悉,华北地区空域结构调整,涉及北京、天津、山西、内蒙、河北五个省区市,辐射东北、西北、华东、中南等相邻地区。此次实施的方案,优化了华北地区航路航线结构,新辟固定航线7条,新辟和调整临时10航线13条、在六机场进近范围内新辟调整20条进离场航线,重新调整班机走向35条,实现了华北地区主要机场的进场与离场航线分离。
近几年,华北地区航班量以13%的速度增长,年航班飞行保障架次不断攀升,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首都机场前11个月航班起降架次48.9万架次,单日最高起降数达到了1777架次,居于全国之首。多年来,民航华北空管局一直为合理使用空域资源积极开展工作。自1993年起,民航华北空管局先后对空域进行过3次调整,调整幅度只涉及到北京地区,而此次空域结构调整涉及了整个华北地区,涉及的机场多,航路、航线多,范围大。从2010年9月起,民航华北空管局就着手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空域结构优化方案的编写,先后16次召开各类会议,对空域调整问题进行磋商、论证,历时1年零3个月,最终促成方案顺利实施,首都机场每周航班量增加近600架次。在我国军民航空域调整与改革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此次空域结构调整,主要采用新增飞行航线、进场与离场航线分离、调整地区性交通流向的方法,实现飞行流量空中分流。以京沪航线为例,新增的两条临时航线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航路拥堵的问题。而太原、呼和浩特、河北、天津机场经过本次调整后则实现了部分进离场分离,减少了相对穿越风险,增加了安全余度,提高了运行效率,为今后上述地区的航班的增长做好铺垫。
|
|